為扎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系統性保護,加強“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”中福建相關的6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的保護與提升,進一步做好福建省茶文化保護傳承弘揚,12月14日,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、南平市人民政府主辦的“茶和天下 共享非遺”之“福茶香飄”主題活動在福建南平武夷山舉行。



為進一步推動福建傳統制茶技藝傳承保護創新發展,活動中,武夷巖茶(大紅袍)制作技藝、鐵觀音制作技藝、福鼎白茶制作技藝、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藝、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藝、漳平水仙茶制作技藝6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負責人簽署聯合倡議書,提倡共同守護非遺保護成果、共同凝聚非遺保護力量、共同搭建保護合作平臺、共同激發傳承創新活力,形成福建傳統制茶技藝保護傳承與創新運用的“福建范本”。
活動現場播放了慶!爸袊鴤鹘y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”申遺成功短片《福茶香飄》。武夷山市非遺展演中心帶來《武夷茶舞》民俗表演,福建省非遺傳承人章志峰帶來非遺茶百戲表演,F場設有6個制作技藝項目的產品展示區及品茗體驗茶席,邀請國家級及省級非遺傳承人現場互動,加強對福建茶文化和非遺的推廣。
活動期間還舉辦了茶文化武夷論壇,共話非遺保護傳承和茶產業發展。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發來祝賀視頻,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發來賀信。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會長陳紹軍、中華茶人聯誼會常務副理事長危賽明發表致辭,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仲華、中國茶葉學會副理事長孫威江為論壇作主旨發言。論壇中專家學者以茶論道,做了《共享世界非遺成果,文化賦能茶產業高質量發展》《基于國際標準和非遺的烏龍茶產業發展分析》等主題報告和經驗分享,為推動非遺保護傳承工作,實現茶產業高質量發展,助力鄉村全面振興,提供了深層次、寬視野、多維度的啟發與建議。此外,與會嘉賓還考察了燕子窠生態茶園等,詳細了解南平茶文化保護、茶科技研發等情況,不斷講好福建茶故事,推動茶文化走向世界。
南平市委常委、宣傳部部長劉用通表示,南平自古以來就是著名茶區,是“萬里茶道”的起點。近年來,南平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,強化文化賦魂、科技賦能、三產融合,大力加強與茶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、傳承和發展工作,推動建設一批茶文化展示館、傳承基地、傳習所等設施。組織創作編排《武夷茶舞》《茶韻留香》等一批以茶文化為主題的歌舞、曲藝、戲劇等文藝節目,成功舉辦中國(南平)茶科學家論壇、“浪漫武夷,風雅茶韻”主題活動等,進一步弘揚好、傳承好茶文化。注重茶文旅融合發展,積極開發文化創意產品和旅游體驗項目,推出“武夷·茶世界”等一批文旅新業態,著力營造“處處有茶香”的濃厚氛圍。南平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,持續做好“三茶”統籌發展這篇文章,推動福建傳統制茶技藝傳承保護和創新發展,全力推動“好風景”走向“好經濟”、邁向“好生活”。
中國工程院院士、湖南農業大學教授劉仲華認為,“福建的茶葉產量、綜合產值、出口的增長速度,以及福建茶在國內銷售市場上的影響力都當之無愧,位居全國第一,福建茶有很好的發展基礎和良好的發展態勢!标P于如何把福建深厚的茶文化融入到茶葉產業發展,劉仲華也給出了幾點建議,“福建多地正在建設茶莊園、茶葉博物館,如武夷山市以茶文化為中心的茶旅綜合體就是一個典型案例。發展茶文化首先是跟旅游結合,然后跟歷史博物館行業結合,通過茶旅形式來進行展現。第二可以通過茶藝表演等茶文化和現代演藝的融合,來推廣茶文化以及茶文化相關的消費方式。文化其實是產業升級,同時也是消費升級,以多種形式的融合創新,福建的茶文化一定會產生自己的魅力!
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夷巖茶(大紅袍)制作技藝傳承人王順明告訴記者,“‘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’申遺成功,是對整個茶產業發展的一個巨大推動力。這說明民族的茶文化已經融入了時代,走向了世界。所有傳承人都要握好四個字‘嚴謹精湛’,把制茶技藝傳承好,做出一杯好茶,要把這民族文化一代接著一代傳承下去,然后去創新,更好地融入時代走向國際!(記者 蔡麗潔)